“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于2021年7月8日在浦东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探索国际上的艺术家如何就具有各种变幻形式的光来进行创作。展览从18世纪的英国开始,一直延伸至当下,艺术家则来自世界各地。光的主题以不可胜数的方式,经由艺术的棱镜折射出来:从崇高到私密,从精神到科学。无论是在油画、雕塑还是沉浸式装置中,捕捉这一现象的挑战促使艺术家发展出别具一格的技术手段。展览大致按时间排序,但也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并置,勾勒出其穿越时间的联系。
配合此次展览,浦东美术馆与英国泰特合作发行了中英双语出版物《光:泰特美术馆珍品集》,其中收录了泰特国际藏品与展览前任主管凯伦·格林伯格(Kerryn Greenberg)深度解读“光”这一创作母题的长文《光之色》,以及所有展出作品的高清图片及作品介绍。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精神与神圣之光”、“自然光”、“室内光”、“光效应”、“色与光”、“奇光妙景”、“广袤无垠之光”七大板块,对自18世纪以来艺术家对光的感知、描绘和利用进行了追索。
本书从英国艺术家约瑟夫·马罗德·威廉·透纳(1775—1851)着笔,展现了他富有表现力的色彩运用,以及他对转瞬即逝的光的兴趣是如何影响了克劳德·莫奈(1840—1926)、阿尔弗雷德·西斯莱(1839—1899)等一代法国印象主义艺术家。其后,本书着重介绍了摄影艺术家如何将光本身作为媒介,不拘泥于主题来创作比静态图像更接近运动状态的抽象摄影作品。20世纪60年代,丹·弗莱文(1933—1996)、詹姆斯·特瑞尔(1943—)、利斯·罗德斯(1942—)等艺术家用人造光来创作新型雕塑和沉浸式装置艺术,将观众的角色从“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时至今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1967—)、塔西塔·迪恩(1965—)等众多艺术家则依旧围绕着“光”进行创作,鼓励观看者反思自己的感知立场和固有观念。
本书的装帧设计采用了280x250mm的大开本,以精确还原泰特馆藏的迷人细节,并运用平装工艺,方便读者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