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浦东美术馆年度重磅大展——“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正式开幕。作为陈逸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完整的个人回顾展,“时代逸飞”以陈逸飞诞辰80周年纪念为契机,全方位地呈现了陈逸飞创作生涯每个阶段的整体样貌和思想转变,突出了他在不同领域内的重要成就。展览持续至10月12日,将成为2025年上海文化艺术界的标志性事件。
四大主题板块:解锁陈逸飞的多维艺术人生
陈逸飞(1946-2005)是当代美术界杰出的艺术家、海派文化的继承发展者、“大美术”和“视觉艺术”的倡导和践行者、红色文化创作的开拓创新者、倾心投入城市文化建设的贡献者、也是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展览被分为四个板块:“成长岁月”、“心灵之桥”、“海上风华”和“大视觉时代”,共汇集了逾150件展品,囊括了绘画、雕塑、影像、出版物、手稿等多种媒介。展览涵盖了80件陈逸飞各阶段不同系列的代表性油画,同时展示了他在“大美术,大视觉”理念下所进行的多元艺术实践,全景式地呈现了这位艺术巨匠如何在时代变革中推动了绘画、影视、时尚设计与传媒、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与融合。正如本次展览标题所示,陈逸飞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
亮点展品包括:《开路先锋》《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早期经典作品;如《周庄》《苏州的黄昏》等留美时期开启的“水乡”系列绘画;为大众所熟悉的《长笛手》《女人与吉他》等“音乐家”系列绘画;以《夜宴》《浔阳遗韵》《丽人行》为代表的海派风格“仕女”系列绘画;以《玉堂春暖》为巅峰,将绘画美学延伸至电影实践中的“海上旧梦”系列绘画;以及包括《山地风》《绿绿的草原》在内,突破一贯浪漫写实传统的“西藏”系列绘画等。
美术馆三层镜厅内还将特别呈现陈逸飞职业生涯内唯一雕塑作品《东方少女》;展厅内则将循环播映《人约黄昏》《理发师》等四部由陈逸飞执导的电影精剪。四个板块内穿插的各类珍贵文献更将极大地丰富展览内容,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从现实主义的恢弘叙事,到东西文化的深度交融,从海派风华的时代映照,再到视觉艺术的跨界突破,展览印证了陈逸飞如何通过持续一生的探索创新,塑造中国视觉文化产业的崭新格局。
成长岁月:英雄史诗的浪漫书写
展览的第一板块“成长岁月”聚焦陈逸飞早期创作与第一阶段的经典作品。观众将深刻感受陈逸飞的浪漫的英雄主义情怀,他对崇高与美的追求,以及经典作品《踱步》中的深邃反思。
陈逸飞的绘画创作深深烙印着时代的印记。他成长于上海,15岁时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接受了写实主义的专业训练。美专时期的陈逸飞认真刻苦,成绩优异。1965年毕业后,他成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专业画家,并于1970年担任油画组负责人。整个七十年代,他用充满激情与力量的画笔,创作了一系列主题性绘画,再现了时代洪流中的英雄群像。
《开路先锋》以昂扬之姿刻画新时代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传递出顶天立地的壮阔感与生命激情;《黄河颂》在苍茫天地间奏响民族精神的铿锵回响,于1977年“全军美术作品展”首次展出便引起轰动,被誉为陈逸飞历史主题创作的巅峰之作;《占领总统府》以纪念碑般的构图定格历史性时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优秀的主题性艺术作品之一,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本次展览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特别提供了《占领总统府》复刻作品。这也是《占领总统府》史上首次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外借展出,作为展览中唯一一件复刻品,意义非凡。这些红色主题的经典之作体现出陈逸飞独特的艺术风格,兼具宏大叙事的创作角度与浪漫主义的特点,从民族精神的挖掘到时代精神的体现都有所创新和开拓,不仅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下年轻人重新了解红色文化、理解历史的重要视觉记忆。
1979年,陈逸飞创作了杰作《踱步》。他以史诗般的画面重构了中华民族近代历史的重要瞬间,通过创造性地折叠线性时间,实现了技法与思想的双重突破。《踱步》的诞生,标志着陈逸飞对自我的超越和其历史观的成熟。这幅作品更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成为中国新时期美术走向国际化的起点与标志。
心灵之桥:融汇东西的视觉诗篇
1980年,陈逸飞赴美留学。他进入纽约亨特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学位,并通过勤工俭学游历各大博物馆,研究学习西方大师名作。八十年代,陈逸飞以“水乡”系列和“音乐家”系列赢得了世界艺术舞台的认可,成为两种文化之间的“心灵之桥”。他也一举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投身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并取得世界性影响的杰出艺术家。
“水乡”系列的诞生始于陈逸飞对江苏古镇周庄的一次实地采风。获得主题选择自由后,陈逸飞回归内心深处的牵挂——故乡。江南水乡、童年嬉戏的石桥、烟雨朦胧的瓦屋成为其创作源泉。1983年,他以水乡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在美国哈默画廊个展中大获成功,凭借独特的东方之美,成为首位在西方主流艺术市场引发关注与收藏热潮的中国当代画家。此时,陈逸飞已成功探索出一条融合中国美学与西方写实技巧的道路。
本板块呈现了包括《苏州的黄昏》《周庄》等经典油画在内的十余幅水乡主题作品。它们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和气韵,汲取了中西文化的艺术精髓,获得中西方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全球化语境中更具独特价值,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杰出典范。“水乡”主题创作后来也贯穿了陈逸飞整个职业生涯,体现出他对江南文化的眷恋。
“音乐家”系列则从宏大叙事转向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凝视。《长笛手》等作品以大面积的深色为背景,人物形象高贵而优雅,在简约中展现深邃。陈逸飞从摄影中获得启发,大胆地革新了对边缘线与面部轮廓的处理方式。他对光影的运用精湛,在古典的基础上兼具了当代艺术流派照相写实主义的特点。
海上风华:都市梦影与文化寻根
九十年代,陈逸飞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回到上海。本板块展现了“仕女”系列和“西藏”系列等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以及延续至归国后的“水乡”系列创作。此时的陈逸飞在技法、题材与媒介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在艺术市场上占据了开创性地位。他所创造的“海上风华”,是在拥抱时代潮流后绽放出的耀眼光芒。
“仕女”系列中,他以独特的视角重新追忆并想象海派文化。本板块中,创作于1991年的音乐主题人物群像《夜宴》拉开了该系列创作高峰时期的序幕。这幅作品的艺术构思和画面布局与中国古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五位吹笛女子的场景遥相呼应,展现了陈逸飞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刻理解。同年,《浔阳遗韵》以超过百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中国油画作品的拍卖纪录,这也是中国当代油画首次进入国际拍卖市场。
并且,受电影艺术实践的影响,这一阶段的陈逸飞转向更具叙事性和写意性的风格,绘画作品普遍富有意境与层次感。两年后完成的《玉堂春暖》是他以民国时期老上海为背景构思的一幅时代画卷。这件作品在美学和技法上近乎完美,成为这一时期的又一巅峰之作。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大热影视作品《繁花》使陈逸飞再度走入大众的视野。该剧设定于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恰好与陈逸飞发展海派绘画的时期相重合。剧中,艺术家笔下的《玉堂春暖》和《仕女与鸟笼》作为背景亮相于至真园内。通过本次展览,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两幅作品的真迹。
可以说,陈逸飞的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家最杰出的水平,他继承和发展了当代海派的创新精神,推动了海派文化在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他的作品展现了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海派文化独特的当代体现。
而就在陈逸飞将精致唯美的风格演绎至极致时,他又一次实现了自我突破。九十年代,陈逸飞被西藏独特的风俗民情深深吸引,曾多次远赴藏区采风,描绘当地壮阔的自然与人文景象。以《山地风》《西藏家庭》《绿绿的草原》等作品为代表的“西藏”系列油画由此诞生。该系列中,陈逸飞有意识地摒弃过于精致和平滑的笔触,追求更质朴的视觉与精神表达。同时,凭借电影创作的经验,他在绘画中不断探索了视觉拉伸所带来的戏剧性张力。
大视觉时代:跨界先锋的无限可能
“我是一个视觉艺术工作者。”陈逸飞曾如此定义自己。
陈逸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更是中国当代最早的“大美术”概念的引入者和倡导者,在“视觉艺术”创作践行中取得了卓著成就。他在影视、时尚、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都积极探索、奋勇实践,推动了美术与多领域的融合。九十年代期间,他创立的“Layefe”品牌首次将“时装”的概念带进中国;他创办的《青年视觉Vision》杂志开启了中国视觉文化的新纪元,培养出一批青年创意人才;他涉足影坛,先后执导拍摄了《海上旧梦》、《人约黄昏》、《逃往上海》、《理发师》等四部电影,其中《人约黄昏》还曾入围1995年第四十八届戛纳电影节特别推荐单元;他更与上海城市的发展共命运,为上海城市更新和浦东的开发开放参与创作了大量有鲜明时代性的环境艺术作品,以及城市公共艺术雕塑和装置。从泰康路艺术街区的规划,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前期策划,他以超前的视野推动了“视觉艺术”的社会化进程。陈逸飞通过行动践行了一种上海精神——开放、包容、充满创造力。他积极地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叙事。
本板块通过影像、文献与装置,展现陈逸飞在千禧年前后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展了艺术的边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时代精神的延续:陈逸飞对当下的启发
回顾陈逸飞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在艺术的道路上,他始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创新,是他身上永远的动力,促使他攀登了一座座新的艺术高峰。今天,他充满前瞻性的艺术实践对整个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依然有着深刻的启发性意义。
展览“时代逸飞”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溯,更是面向未来的启迪。陈逸飞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正与当代年轻人追求多元表达的文化态度高度契合。他用画笔勾勒时代,用行动塑造城市,对于“如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找到并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一事关每一个人的课题,陈逸飞早已用毕生实践给出了答案。希望通过本次展览,陈逸飞所代表的时代精神能够得以延续,为当下的每一个人带来激励与鼓舞。
展览“时代逸飞”相关主题活动
4月25日至26日,浦东美术馆将隆重举办“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开幕论坛与学术研讨会,汇聚国内艺术界、学术界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陈逸飞的艺术成就与时代价值。开幕论坛的主旨论坛环节由冯远主持,胡炜、范迪安、许江、陈燮君四位嘉宾发表了精彩讲话。圆桌论坛环节由曹可凡主持,陈天、吴思远、曾成钢、尚辉、江梅、李磊围绕本次展览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4月26日的学术研讨会进一步从陈逸飞的时代精神、艺术人生、绘画贡献、文化特征、电影美学、大美术与城市美学、国际文化交流这七大主题切入,推动关于陈逸飞研究的系统梳理与前沿对话,体现出展览在学术性与公共性上的双重定位。
展览期间,浦东美术馆还将推出一系列兼具学术深度与公众互动性的文化活动,带领观众深入探索陈逸飞的多维世界。面向亲子群体的“多面逸飞”系列艺术工坊将以陈逸飞的多重身份为灵感,以素描、定格动画、服饰拼贴、雕塑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参与者通过分阶段的互动体验逐步解锁陈逸飞的艺术造诣和跨界才华,完成一场“艺术通关冒险”。
目前,展览的重点画作《黄河颂》被收录于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之中。浦东美术馆也将借此机会推出美术馆课堂、朗诵音乐会以及黄河意象任务卡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此外,展览期间还将同步推出特展联动、主题下午茶套餐及限量联名花束等多元延展活动,为观众打造融合艺术、生活与美学体验的沉浸式观展氛围。
展览鸣谢
指导单位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
浦东美术馆
支持单位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浦东新区宣传文化发展基金
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
展览组委会
主 任:赵启正
副主任:胡炜 奚美娟 潘敏
总策展人:冯远
特邀顾问:靳尚谊 范迪安
艺术总监:许江
学术总监:陈燮君
开幕式总监:滕俊杰
组委会办公室
主 任:薛沛建
副主任:徐莉娅 彭薇芬 李旻坤 赵抗卫 卫平
执行策展人
沈奇岚 陈天
展览统筹执行
上海欣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参展鸣谢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上海油画雕塑院
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龙美术馆
和美术馆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邦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联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明轩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陈逸飞家族
CAO Weiyu
陈百先教授
何海滨
何奇峰
侯炯
花城
華雨舟
李沛華
李洋博士
刘春华
刘香成
逄小威
任霞芳
孙吉鹏
熊子龙
徐建华
楊志宗醫生
Steven YANG
吴思远
于明芳
亦非
魏辉
张振宇
赵建伟
趙夢笛
庄俊
及其他各位藏家们
(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拼音首字母为序)
特别鸣谢
CHRISTIE'S 佳士得
Sotheby's 苏富比
富艺斯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嘉德
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
北京开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特别感谢“陈逸飞艺术基金”及各位捐赠者
技术支持
陈晓红
董卫平
王骅
王一扬
姚建良
俞力
周奔
(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拼音首字母为序)
特别支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克丽丝汀迪奥商业(上海)有限公司
2025年浦东美术馆展览项目
作为上海文化新地标,浦东美术馆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艺术对话,为公众带来高品质的展览与文化体验。目前,馆内正同步展出“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展期至2025年5月10日)、“艾尔·阿纳祖:红月之后”(展期至2025年10月7日)、“Loro Piana:百年一触”(展期至2025年5月5日)等多个项目。2025年6月19日起,浦东美术馆还将携手法国奥赛博物馆,独家呈现上百件奥赛馆藏真迹,包括梵高、莫奈、米勒、塞尚、高更、罗丹、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库尔贝等大师的代表作品,打造一场史无前例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盛宴。
通过持续引进国际顶级展览与跨界合作,浦东美术馆正加速迈向全球艺术交流的重要枢纽,进一步巩固上海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地位。2025年,浦东美术馆将持续以高规格的展览和更加丰富的公共项目,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关于浦东美术馆
浦东美术馆(MAP)位于上海小陆家嘴滨江核心区,于2017年9月26日启动建设,2021年7月正式向公众开放。
浦东美术馆由陆家嘴集团投资、建设和运营,由让·努维尔(AJN)事务所设计,以国际艺术展示交流为主、兼顾国内艺术展示,突出展览、美育、文创、国际交流四大功能,致力于建设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场馆新地标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