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美术馆本年度第三个重磅大展“曹斐:潮汐宙合”于2024年6月22日起正式启幕。该展览是浦东美术馆自开馆以来的首个女性艺术家个展及首个影像与媒体艺术大展。这是艺术家曹斐首次在上海举办她的大型中期回顾展,该展览也是世界范围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曹斐个展之一。
曹斐是当下最受国际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国际权威媒体《ArtReview》在2023年年底发布的排行榜“Power 100”中,曹斐位列全球第10名。她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变化。曹斐也是首位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的中国艺术家,她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香港大馆美术馆、英国伦敦蛇形画廊、巴西圣保罗州立当代美术馆等众多国际大馆举办个展。现在她的最新一站来到了浦东美术馆。
本次展览完整梳理与展示了曹斐跨越近30年的艺术实践,艺术家充分利用美术馆整个二层空间,以“非线性”式排布,用更富有弹性的视角勾勒出其艺术实践的深度轮廓。展览围绕“时间”“身体”与“技术”等系列主题展开,囊括了曹斐多个长期重要项目,具有代表性的系列包括“珠三角”时期的早期作品,以“人民城寨”为起点的“元宇宙”数字虚拟时空,以及研究性项目“红霞”等。此外,展览中有7件作品为全球首次展出,13件/组作品为国内首次亮相。
“曹斐:潮汐宙合”由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出品,浦东美术馆举办。展览由国内外三名知名策展人联合策展,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的南希‧斯佩克特(Nancy Spector)、来自中国香港的谭雪以及来自北京的杨北辰。此外,BEAU建筑事务所负责展览的空间设计,何翩翩与麦石工作室负责展览的平面设计。
“宙合”一词出自公元前7世纪哲学家管仲所著的《管子·宙合》一文,意即天地之间和谐共生的状态,而“潮汐”指向了时间的涌动与绵延不绝——前者具备囊括上下古今、万事万物的尺度,后者则强调流动、关联与变迁的生命本质。“潮汐宙合”意指一种不断自我完善与更新的体系,这暗合了曹斐创作中的精神气质,一种开放、包容且持续演进的世界观。
曹斐善于尝试把握不同时代的脉搏,从不同角度切入当代现实,以其对于中国社会的敏锐直觉与观察,提出稀缺的预言与反思性的洞见。她并非简单地再现现实,而是凭借另类的创作开启思辨与想象,以回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剧烈变化又生机勃勃的发展历程,以及全球化的时代流动。从技术到情感,从身体到文化,从日常生活到数字时空,艺术家打造出了一个包罗万象且无限延展的多元世界。
从珠三角辐射开来的时代潮汐
出生于广州艺术之家的曹斐,伴随着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浪潮成长。八十至九十年代正是珠三角地区高速发展的巨变年代:高涨的发展热情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工使这里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深受舶来文化的影响,地域上邻接中国香港——这个亚洲最火热主流文化、音乐以及电影的产地——西方流行音乐也随着“打口碟”于广州流入,这让珠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当时最前沿的文化汇集之地。而这样的环境直接影响了曹斐的早期创作。
在浦东美术馆的二楼镜厅——这个可以眺望上海城市景观的空间之中——呈现了1995至2005年期间,曹斐十多件比较鲜为人知的早期作品:在她美院学生时期创作的舞台剧《校园狂想曲 2》(1995),观念影像《起舞》(2001)和《手语》(2001),到低成本短片《失调257》(1999)和《牛奶》(2005),以及记录广州城中村的实验影像纪录片《三元里》(2003)等。这些影像作品多以便携式手持录像机拍摄,由朋友或群众演员参与创作,直接地介入到日常环境和周边事件中去,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质感和在地魅力。
2006年《谁的乌托邦》是曹斐的代表作,作为一名驻地艺术家,她在位于广州佛山的欧司朗灯泡厂驻留半年,亲身体验了当代工厂生活。她深入了解了中国新工人阶层的真实状况,在整个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感知社会疾速发展之下每一个个体小人物的梦想与英雄主义。在2018年完成的《亚洲一号》和《11.11》两件作品中,曹斐延续将工厂作为自己的“田野”以及对于个体孤独的关注,呈现那一时代在制造业自动化之下新的工人生活形态。
搬去北京之后,她的创作背景从珠三角辐射开来,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红霞”(2015-2024)作为曹斐的长期研究项目,几乎是其之前所有创作的“综合”。曹斐试图打造一段史诗般的复调叙事:对于身份与身体的探讨,对于都市空间的体察,对于劳动与工厂的关注,对于技术与媒介的迷恋,都融汇在“红霞”的方方面面,如同一座“记忆宫殿”。该项目囊括了科幻长片《新星》(2020年FIRST青年影展开幕影片)、纪录片《红霞》(2019)、虚拟现实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2020)以及红霞项目新作品《红霞献曲》(2024)等,形成一个“红霞宇宙”。
在本次展览中,曹斐正在进行中的最新项目《疾飞》(暂定名)首次与观众见面。影片为我们呈现一种新型的“农业未来主义”。这是一种“无人”的农业,由天空中盘旋的无人机与地面上耕作的机器人共同完成,仿佛是下一个世代的“农民”。曹斐以此形式在这种未来主义与人类的古老传统之间建立起新的连接,预计整个项目将在2025年完成。
在虚拟与现实中创制世界
作为元宇宙这一虚拟领域的先行探索者和全球最早实现数字化生存的艺术家,曹斐在新一代艺术消费者出生前,就开始创作多媒体作品。从2007年开始,艺术家就将整个时代折射进数字世纪,创制了一个个虚拟世界:《人民城寨》(2007-2012)是曹斐用网络角色扮演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搭建的一个车水马龙的沉浸式都市,而她自己的数字化身“中国·翠西”(China Tracy)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和首席女主人,亦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勇敢、变化莫测又令人迷醉的数字存在。
2022年,随着“元宇宙”被更多人所接受,作为这类世界搭建的先行者,艺术家将注意力重新放回赛博空间:在影像《元纪录》(2022)里面,曹斐记载人们关于“元宇宙”不断演化的看法;在“多托邦”系列(2022-2024)之中,她将不计其数的乌托邦领域在元宇宙中重叠和交错;而在双频影像《Oz》(2022)中,艺术家新的数字化身——一个精巧的雌雄难辨之人——盘旋在电力的气团中,作为机器、章鱼和类人生物的集合,这一后人类造物散发着从容的气息。
而曹斐这种“创制世界”的兴趣,不仅仅发生在虚拟数字宇宙,亦呈现在本次展览的现实空间之中。艺术家通过其独特的展陈设计,将“潮汐宙合”打造成一处融合与交汇的场所,它可以是岛屿,是迷宫,是剧场,抑或是一座游乐园。这种开放性与游戏性试图持续制造出“迷失”与“偶得”的经验,令人能够以更为互动与沉浸的方式参与到曹斐的创作之中。
【关于浦东美术馆】
浦东美术馆(MAP)位于上海小陆家嘴滨江核心区,于2017年9月26日启动建设,2021年7月正式向公众开放。浦东美术馆由陆家嘴集团投资、建设和运营,由让·努维尔(AJN)事务所设计,以国际艺术展示交流为主、兼顾国内艺术展示,突出展览、美育、文创、国际交流四大功能,致力于建设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场馆新地标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关于艺术家】
曹斐,1978年生于广州,现在北京工作及生活。曹斐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她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疾速发展的变化。
她的作品曾在众多艺术机构、国际双年展和三年展中展出,包括:上海双年展(2004)、莫斯科双年展(2005)、台北双年展(2006)、第15届及17届悉尼双年展(2006、2010)、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7)、横滨三年展(2008)、第50、52和56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年、2007、2015)、爱知三年展(2022),以及沙迦双年展(2023)等多个国际双年展和三年展上展出。
曹斐近年的主要项目包括:2016年纽约MoMA PS1个展;2018年香港大馆美术馆个展,以及杜塞尔多夫K21美术馆个人回顾展;2019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个展; 2020年伦敦蛇形画廊个展;2021年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个展,罗马MAXXI国立二十一世纪美术馆个展;2022年哥本哈根夏洛滕堡美术馆个展;2023年,巴西圣保罗州立当代美术馆个展;2024年,美国SCAD美术馆个展,慕尼黑伦巴赫美术馆个展。
曹斐2024年获得SCAD deFINE ART 奖项,2021年获得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摄影基金奖,2010年获提名“Hugo Boss艺术奖”及“未来一代艺术奖”。2006和2016年分别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的“最佳青年艺术家奖”及“最佳艺术家奖”。曾担任2014年第八届柏林双年展策展人遴选委员会评委;2016年荷兰博尼范登当代艺术奖评委;2019年担任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评委,以及劳斯莱斯“缪斯”全球艺术项目艺术家遴选委员会提名人; 2021及2024年担任Chanel Next Prize 评委。
【关于策展人】
“曹斐:潮汐宙合”由国内外三名知名策展人联合策展,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的南希‧斯佩克特(Nancy Spector)、来自中国香港的谭雪以及来自北京的杨北辰。
南希·斯佩克特是一位独立策展人,曾任古根海姆博物馆艺术总监和首席策展人,以及布鲁克林博物馆首席策展人。她曾担任1997年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1998年担任第一届柏林双年展的协办人,2007年担任威尼斯双年展的美国专员。在长达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曾五次获得国际艺术评论家展览奖,并获得翠贝卡电影公司颁发的颠覆性创新奖。2019年,她被普拉特学院授予荣誉学位。她目前担任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的国际顾问。
谭雪是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策展人、制作人和写作者,她现任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主策展人。自2015—2024年,谭雪是亚洲领先的当代艺术中心大馆当代美术馆的创始资深策展人,在该机构的构建和策划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负责展览计划和特别项目,建立了一系列独特的现场艺术及媒体项目。谭雪近年策划了玛丽亚·哈萨比 (Maria Hassabi)、潘岱静、蒂诺·塞加尔 (Tino Sehgal)、弗朗西斯·埃利斯 (Francis Alÿs)、曹斐等艺术家的个展,她的群展项目关注生态、女性主义、性别、现场艺术和技术等主题,谭雪也曾主持大型展览策划,包括与法兰克福MMK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的合作。
杨北辰博士是一位生活于北京的研究者与策展人,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他目前担任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在此之前,他亦曾出任《艺术论坛》中文网资深编辑(2012-2017),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研究员(2019-2021),以及普拉达基金会“思想委员会”成员(2021-2023)。他曾于全球多个机构策划过展览( 尤利娅·斯托舍克基金会,德国国家美术馆,普拉达基金会荣宅等),其策展实践与跨学科的学术方向相辅相成,皆侧重于在当代复杂的技术-生态语境中探讨媒体艺术的可能性。